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ITAQ) 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估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其对治疗的态度。该工具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与依从性方面的参考信息,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疗效评估提供支持。本文主要介绍ITAQ的发展历程、问卷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精神疾病;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
一、问卷简介
自知力(insight)是精神科临床评估中的核心概念,涉及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症状的认知与理解。在早期临床实践中,自知力往往未被充分重视,通常仅被界定为“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精神病学研究的深入,自知力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不断扩展。英国学者 Anthony S. David 在总结既往研究与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理论”,包括:(1)对疾病的认知;(2)对精神病理体验的正确分辨与描述;(3)对治疗的依从性。该理论为自知力量化评定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理论框架下,McEvoy 等[1]于1989年编制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ITAQ),为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知力评估提供了系统化和量化的工具。
在中国,张敬悬等[2]对ITAQ进行了翻译和本土化,并在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了临床应用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的重测信度为r = 0.93(P<0.0001),全体患者的ITAQ平均得分为11.77 ± 6.68,并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r = -0.67,P<0.000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r = -0.44,P<0.0001)、阳性症状量表(SAPS,r = -0.54,P<0.0001)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r = -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该问卷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随后,高华等[3]在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一步验证了其测量学特性,结果显示其重测信度为 r = 0.869(P<0.001)、评定者间信度为0.80、分半信度为0.903,并与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40,P<0.001),进一步支持了ITAQ的良好信效度。
二、问卷内容及填写说明
ITAQ 主要用于评估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其对治疗的态度。评定时,由经过培训的评估者逐条向患者宣读问题;若患者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可给予必要的解释,以确保其充分理解并能够表达真实观点。评估者需根据患者的回答进行判定,并在相应选项处标记分值。整体评估过程通常可在 10–20 分钟内完成。具体条目内容见表1。
表1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条目及评分标准
在过去的两周里,以下哪些问题困扰着你? | 无自知力(0 分) | 部分自知力 (1 分) | 完整自知力 (2 分) |
1.您认为在首次入院时是否存在与多数人不同的精神健康问题? | |||
2.您认为在首次入院时是否确实需要住院治疗? | |||
3.您认为目前是否仍存在精神健康问题? | |||
4.您认为目前是否仍需要继续住院? | |||
5.出院后,您是否认为再次出现此类精神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 |||
6.出院后,您是否认为仍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 |||
7.在首次入院前,您是否认为需要药物治疗以改善精神问题? | |||
8.您是否认为目前仍需要药物治疗? | |||
9.出院后,您是否认为应继续服用药物以控制精神问题? | |||
10.您是否愿意按医嘱服药? | |||
11.您是否认为药物治疗对您确有益处? | |||
总分 |
三、问卷评分标准
ITAQ 为半结构化访谈式工具,共包含 11 个条目,覆盖患者对疾病认知及治疗态度两个维度。每个条目均采用三级评分:0分:无自知力;1分:部分自知力;2分:完整自知力。总分范围为 0–22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自知力水平越充分。该评分方式既可反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整体认知状况,也便于临床或研究中进行纵向比较与疗效评估。
四、问卷使用注意事项
- 评估者培训:评估者应接受规范化培训,充分掌握问卷内容及评分方法,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 文化适应性:问卷条目及评分标准可能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跨文化或跨地区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或重新验证其信效度。
- 中立提问:评估过程中应保持中立立场,避免使用引导性或暗示性语言,以减少偏倚,确保患者回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状态依耐性:患者的回答可能受到精神状态、情绪波动或药物作用的影响。因此,结果应结合其他临床评估工具和临床观察加以综合判断。
- 记录与随访:评估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回答及相关说明。在必要情况下可进行重复测评,以动态观察患者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变化趋势。
五、参考文献
[1] McEvoy J P, Apperson L J, Appelbaum P S, et al. Insight in schizophrenia: its relationship to acute psychopathology[J].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89, 177(1): 43-47.
[2] 张敬悬, 李星宝, 翁正, 等.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的临床试用[J]. 山东精神医学, 1994, 4(1): 10-12.
[3] 高华, 余西金, 吕锋.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的信效度测定[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2):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