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hort Version, SAS-SV)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智能手机使用成瘾风险的简明心理测量工具,系在原版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SAS)基础上经过精简和优化后形成。该量表在保留原量表核心测量维度的同时,简化条目内容,提高了应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介绍SAS-SV的发展过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智能手机; 成瘾; 焦虑; 手机依赖
一、量表简介
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hort Version, SAS-SV)由韩国学者Kwon等[1]于2013年开发,旨在为青少年人群提供一种简便且有效的智能手机成瘾筛查工具。该量表基于原版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SAS)中的33项条目,经过7位专家对内容效度的评估后,筛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条目,构成单一维度结构。原始研究对象为540名平均年龄为14.5岁的中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0.911)。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提出了基于性别的风险截断值:男性为31分,女性为33分。该量表条目精炼、结构明确,适用于青少年群体的智能手机成瘾筛查与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2019年,项明强等[2]对SAS-SV进行了汉化与修订,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本土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在中文背景下同样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55,重测信度为0.737。此外,穆紫微等学者[3]采用SAS-SV对南通市14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校园欺凌与抑郁症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SAS-SV在该样本中的Cronbach's α系数高达0.94,进一步验证了其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
SAS-SV共包含10个条目,主要涵盖日常生活受干扰、戒断反应、使用控制困难及耐受性等智能手机成瘾的核心行为特征。该量表为自评式问卷,要求受试者根据过去六个月内的实际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作答。具体条目内容详见表1。
表1 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SAS-SV)内容
项目 | 评分 | |||||
非常不同意 (1分) | 不同意 (2分) | 一般不同意(3分) | 一般同意(4分) | 同意 (5分) | 非常同意(6分) | |
1.因使用手机而错过原定的工作或学习计划 | ||||||
2.由于使用手机,上课、完成作业或工作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 ||||||
3.使用手机时出现手腕或颈部后侧疼痛 | ||||||
4.无法忍受没有手机在身边的状态 | ||||||
5.当未拿着手机时,感到焦躁和不安 | ||||||
6.即使未在使用,脑海中仍惦记着手机 | ||||||
7.即便手机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我仍不愿放弃使用 | ||||||
8.反复查看手机,以免错过微信等社交应用上其他人之间的对话 | ||||||
9.实际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原本计划 | ||||||
10.身边的人认为我使用手机过度 | ||||||
总分 |
三、量表评分标准
SAS-SV采用6级Likert评分方式,每个条目按照受试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1至6分,其中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6分代表“完全同意”。量表总共10项,总分范围为10至60分,得分越高表示智能手机成瘾风险越高。根据Kwon等的研究建议,青少年群体的风险判定可参照性别分界值:男性总分≥31分、女性总分≥33分提示较高的成瘾风险水平。
四、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评估时间范围:作答应基于最近六个月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现实性与准确性。
- 独立填写要求:该量表为自评工具,应由受试者独立完成,避免他人干预或代为填写,以保证主观感受的真实性。
- 结果解释限制:量表评分结果仅用于初步筛查个体的成瘾风险,不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建议结合专业访谈或其他心理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评判。
- 适用人群范围:SAS-SV原用于青少年群体的开发与验证,尽管亦可在其他人群中应用,但在用于成人或特殊群体时,建议结合本土化验证结果或调整评分解释以提高适用性与准确性。
五、参考文献
[1]Kwon M, Kim DJ, Cho H, et al. The 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hort version for adolescents[J]. PLoS One, 2013, 8(12):e83558.
[2]项明强, 王梓蓉, 马奔. 智能手机依赖量表中文版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27(5):959-964.
[3]穆紫微, 荣璠, 余伟强, 等.大学生遭受欺凌和手机依赖与抑郁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 38(9):8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