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急诊患者病情与预后评估工具,适用于院前、急诊、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多种临床环境,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REMS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及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预后评估;重症监护;危重症
一、量表简介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量表由 Olsson 等人于 2004 年在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RAPS)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加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年龄两个指标,使评分系统更适用于不同类型急诊患者的病死风险预测[1]。该评分可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科、普通病房及 重症监护病房(ICU) 的临床实践。
研究表明,REMS在评估急诊及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良好效能。任艺等[2-3]在对412例急诊患者的研究中,比较了REMS、MEWS、APACHEⅡ和SIRS四种评分工具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病死率随REMS评分升高而增加。REMS评分6.5为最佳截断值,对应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63.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95%CI:0.702~0.825),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王伟力等[4]对15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研究亦显示,死亡组的REM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EMS与MEW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s=0.831,P<0.01),AUC值为0.764(95%CI:0.633~0.825),进一步验证了REMS评分的有效性。
二、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
REMS评分一般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或经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尽早完成评估。量表共包括6项指标:5项生理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GCS评分、SpO₂)和年龄。评分标准详见表1。
表1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量表(REMS)内容
项目 | 评分 |
1. 心率(次/分) | 4 分-- ≤ 39 |
3 分--40 ~ 54 | |
2 分--55 ~ 69 | |
0 分--70 ~ 109 | |
2 分-110 ~ 139 | |
3 分-140 ~ 179 | |
4 分-- > 179 | |
2. 平均动脉压(MAP)(mmHg)注:1mmHg=0.1333kPa MAP=(2×舒张压+收缩压)÷3 | 4 分-- ≤ 49 |
2 分--50 ~ 69 | |
0 分--70 ~ 109 | |
2 分-110 ~ 129 | |
3 分-130 ~ 159 | |
4 分-- > 159 | |
3. 呼吸(次/分) | 4 分-- ≤ 5 |
2 分--6 ~ 9 | |
1 分--10 ~ 11 | |
0 分--12 ~ 24 | |
1 分--25 ~ 34 | |
3 分--35 ~ 49 | |
4 分-- > 49 | |
4.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 | 4 分-- < 5 |
3 分--5 ~ 7 | |
2 分--8 ~ 10 | |
1 分--11 ~ 13 | |
0 分-- > 13 | |
5. 年龄(岁) | 0 分-- < 45 |
2 分--45 ~ 54 | |
3 分--55 ~ 64 | |
5 分--65 ~ 74 | |
6 分-- > 74 | |
6. 氧饱和度(SpO2)(%) | 0 分-- > 89 |
1 分--86 ~ 89 | |
3 分--75 ~ 85 | |
4 分-- < 75 | |
得分 |
三、量表评分标准
REMS总分为上述各项得分之和,总评分范围为0~26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死风险越高。表2为基于3680名创伤患者的研究结果,展示REMS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5]。
表2 REMS评分与预测病死率的对应关系
REMS 得分 | 预计病死率 |
0 ~ 2 | 0.3% |
3 ~ 5 | 2% |
6 ~ 9 | 6.7% |
10 ~ 11 | 20.3% |
12 ~ 13 | 32.9% |
14 ~ 15 | 45% |
16 ~ 19 | 80.5% |
20 ~ 21 | 92.9% |
22 ~ 26 | 100% |
四、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数据准确性:评估时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测量各项生理参数,建议使用初次测量值。血压和SpO₂测量应保持测量部位一致,避免因不同部位间循环差异影响数据准确性。
- 参数同步性:所有指标应在同一时间点测量,避免因时间差异造成评分偏差,影响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 动态评分原则:动态评估时,取24小时内总评分最高值作为代表值,而非每项参数的最差值,从而更全面反映病情变化趋势。
- 临床结合判断:REMS评分主要反映患者生理指标的严重程度,仅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关键性治疗决策应结合患者整体状况和其他临床资料。
五、参考文献
[1] Olsson T, Terent A, Lind L. 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 a new prognostic tool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nonsurgic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J]. J Intern Med, 2004, 255(5): 579-587.
[2] 任艺, 邵旦兵, 刘红梅, 等. 3种评分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5): 493-496.
[3] 李亮, 任艺, 邵旦兵, 等. SIR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 2014, 15(5): 248-250.
[4] 王伟力, 田丽, 王瑛. MEWS、REMS、APACHEⅡ、SAPSⅡ 4种评分系统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及对预后的评估[J]. 临床荟萃, 2015, 30(3): 253-256.
[5] Imhoff B F, Thompson N J, Hastings M A, et al. 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 (REMS) in the trauma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J]. BMJ Open, 2014, 4(5): e00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