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RAPS)是一个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它基于一组简单、快速可获取的生理参数,帮助医疗人员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风险,并指导后续治疗和分诊决策。本文主要介绍RAPS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及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S;病情评估
一、量表简介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RAPS)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Rhee等人于1986年首次提出[1]。该评分系统是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 II)基础上简化而成,旨在为急诊和重症患者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病情评估工具。RAPS评分包括以下四项生理参数:脉搏、收缩压、呼吸频率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每项参数根据临床取值范围进行分级,赋值0~4分,总分范围为0~16分。RAPS最初多用于评估航空医疗转运患者的病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院前急救及ICU等多个重症评估场景中。
多项研究证实RAPS评分在不同类型的危重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病情预测效能。何钰熙等[2]在16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应用RAPS评分,结果显示:当RAPS总分≥11分时,病死率达100%,其预测48小时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95%CI:0.714~0.843,P<0.05)。李林芳等[3]于2022年回顾分析5344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RAPS评分的AUC为0.737(95%CI:0.694~0.781,P<0.001),Youden指数为0.347,灵敏度为0.474,特异度为0.873,最佳截断值为5分。
二、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
RAPS评分通常由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包括急诊医师、院前急救人员、ICU医护人员及护理人员)进行评估,适用于患者转运前、转运过程中、转运后及入院24小时内的病情监测。评估时应记录各项参数的最差值作为评分依据。评分内容详见表1。
表1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RAPS)内容
项目 | 评分 |
1. 心率(次/min) | 4 分--≤39 |
3 分--40~54 | |
2 分--55~69 | |
0 分--70~109 | |
2 分--110~139 | |
3 分--140~179 | |
4 分--≥180 | |
2. 平均动脉压(MAP)(mmHg) 注:1mmHg=0.1333kPa MAP=(2×舒张压+收缩压)/3 | 4 分--≤49 |
2 分--50~69 | |
0 分--70~109 | |
2 分--110~129 | |
3 分--130~159 | |
4 分--≥160 | |
3. 呼吸(次/min) | 4 分--≤5 |
2 分--6~9 | |
1 分--10~11 | |
0 分--12~24 | |
1 分--25~34 | |
3 分--35~49 | |
4 分--≥50 | |
4.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 | 4 分--≤4 |
3 分--5~7 | |
2 分--8~10 | |
1 分--11~13 | |
0 分--≥14 | |
得分 |
三、量表评分标准
RAPS共包含四项参数:脉搏、收缩压、呼吸频率及GCS评分。每项参数根据预设标准赋予0~4分,总评分为各项之和,范围为0~16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死率风险越大。研究表明,当RAPS总分≥7分时,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为便于临床应用,常将评分结果分为四个等级:0~4分、5~7分、8~10分、≥11分,以评估病情风险等级和分组比较。
四、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结合病程阶段进行动态评估:RAPS评分应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所处阶段进行解读,包括转运前、转运中、入院后24小时内及病程最严重阶段的评分。评分结果需注明时间点,并结合救治过程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判断的准确性。
- 联合其他评分工具综合应用:在创伤患者中,RAPS可与创伤指数(Trauma Index, TI)、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等工具联合使用;在非创伤性重症患者中,建议与APACHE II、SOFA等评分系统联合使用,以增强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综合评估能力。
五、参考文献
[1] RHEE K J, FISHER C J Jr, WILLITIS N H. The 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J].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1987, 5(4): 278-282.
[2] 何钰熙, 管癸芬, 谢佩玲.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与快速急诊内科评分对急诊危重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5): 662-663.
[3] 李林芳, 胡化刚, 李小勤, 等. 不同评分工具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 2022, 37(18): 168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