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较为简易的嗜睡评估表,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评估日间嗜睡程度,反映在特定情境下入睡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介绍ESS的发展过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爱泼沃斯嗜睡量表; 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 ESS评价表; 睡眠障碍; 嗜睡
一、问卷简介
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由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睡眠疾病中心的Murray W. Johns于1991年编制[1],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个体日间嗜睡程度的自评量表。该量表通过评估受试者在8种常见日常情境下打瞌睡的可能性,反映其主观嗜睡水平,为临床判断病理性嗜睡提供量化依据。ESS结构简洁、使用方便、耗时短,易被受试者接受,广泛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等睡眠障碍的初筛与随访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ESS最初基于西方人群的生活方式设计,直接用于我国人群可能存在适应性差异,当前国内学者对其适用性和信效度尚存分歧。2000年,Chung等[2]对中文版ESS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该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和0.69,重测信度为0.72(P < 0.0001);以ESS ≥14作为病理性嗜睡的筛查标准时,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76,提示其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彭莉莉等[3]在国内人群中验证发现,ESS总分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14,重测信度为0.679,各条目的条目间信度为0.473~0.698(P<0.01),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其局限性。李进让等[4]认为ESS在评估OSAHS严重程度方面的能力有限,提示需结合中国人群特征改良量表内容和评分标准。时延伟等[5]指出,虽然ESS得分可一定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但以ESS >9分作为OSAHS 筛查界值时,灵敏度为70.0%,误诊率却高达64.9%,对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筛查效度不理想。因此,受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及语言表达方式差异影响,当前ESS虽在总体信效度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具体项目内容上与我国实际仍存在一定偏差[6],有必要对其进行本土化修订与优化,以提升其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诊断效力。
二、问卷内容及填写说明
ESS为自评问卷,按照表1所示的8种情况,根据打瞌睡或者睡着的可能性填写。
表1 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SS)内容
项目 | 打瞌睡的可能性 | |||
无 0分 | 很小 1分 | 中等 2分 | 很可能 3分 | |
1.坐着阅读书刊 | ||||
2.看电视 | ||||
3.在公共场所坐着不动 (例如在剧场或开会) | ||||
4.作为乘客在汽车中坐 1小时,中间不休息 | ||||
5.在环境许可时,下午躺下休息 | ||||
6.坐下与人谈话 | ||||
7.午餐不喝酒,餐后安静地坐着 | ||||
8.遇堵车时停车数分钟 | ||||
总分 |
三、量表评分标准
ESS通过评估患者在8种日常情境中的入睡倾向,将主观感受转化为可量化的评分,总分范围0~24分,得分越高,白天嗜睡程度越严重。
表2 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SS)分层解读
总分范围 | 解释 |
0~6 | 睡眠正常 |
7~10 | 轻度嗜睡(需调整作息) |
11~16 | 异常嗜睡(建议就医筛查睡眠障碍) |
17~24 | 重度嗜睡(需紧急排查严重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 |
四、问卷使用注意事项
- 主观性偏倚:ESS依赖患者自我评估,可能受到记忆偏差、主观感受或认知差异影响,易产生偏倚。
- 文化适应问题:部分生活情境(如“开车等红灯时”)与我国居民的日常经历不完全一致,需结合具体使用人群进行文化适配或修改。
- 不能替代客观检测:ESS评分升高提示主观嗜睡增加,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仍需结合多导睡眠图(PSG)或多次小睡潜伏试验(MSLT)等客观检查明确病因。
- 联合应用建议:ESS可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等量表联合使用,从多维度评估睡眠质量与疲劳状态,提高临床评估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五、参考文献
[1] Johns MW.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daytime sleepiness: 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J]. Sleep, 1991, 14(6):540-545.
[2] Chung KF. Use of 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normal hospital employee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0, 49(5):367-372.
[3] 彭莉莉, 李进让, 孙建军, 等. Epworth嗜睡量表简体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1):44-49.
[4] 李进让, 陈曦, 孙建军, 等. Epworth嗜睡量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病情程度的价值[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04):258-262.
[5] 时延伟, 王广发, 张成, 等. Epworth嗜睡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 8(05):456-460.
[6] 李鹏, 吕云辉, 马磊, 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Epworth嗜睡量表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31(05):35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