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Charnley Hip Scoring System,CHSS)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发布于 17:40:00 浏览:7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

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Charnley hip scoring system,CHSS)又称Charnley评分,是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国际标准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其发展过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Charnley; Charnley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 Charnley髋关节评分; 髋关节置换术后

一、简介

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最早由Ferguson和Howorth于1931年提出,1972年经Charnley[1]改进后得到欧洲国家广泛认可。该评分包括疼痛、行走能力和活动度3项,每项6分,根据行走能力对患者进行分层,主要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评估。Charnley将患者按行走能力分为三类:

  • A类:患者仅单侧髋关节受累,无其他影响病人行走能力的伴发疾病;
  • B类:患者双侧髋关节均受累;
  • C类:患者有其他影响行走能力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偏瘫、衰老及严重的心肺疾病

Charnley认为A类和行双侧髋关节成形术的B类患者适于进行三项指标的全面考评,而仅行一侧髋关节手术的B类和所有C类患者,只适宜进行疼痛和活动范围的评估,而对其行走能力的评定应综合考虑,这些病人由于其他疾病的影响术后行走功能会受到限制不能据此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好坏[2]

尽管Charnley评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对其信效度进行系统验证。现有研究主要通过与其他评估工具(如Harris评分和北京方案)的对比分析间接证明其有效性。例如,戴尅戎等[3]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三种评分系统在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时具有可比性,但特别强调在对一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作总体评价之前,应先按Charnley方法根据患者原有行走能力分为三类,三类评分不宜混淆。刘晖等[4]的研究进一步证实Charnley评分与Harris评分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临床评估侧重点。Kirmit等[5]通过评估五种不同髋关节评分的观察者间可靠性,发现Charnley评分同样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信度(kappa值介于0.77-0.91)。

二、内容及填写说明

Charnley评分需从疼痛(0-6分)、行走功能(0-6分)、关节活动度(0-6分)三项分别评分,先按患者髋关节受累情况(A/B/C类)确定评估项目,再累加总分判定疗效。

表1 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CHSS)内容

项目评分标准
1.疼痛1分--自发性严重疼痛
2分--试图起步时即感严重疼痛,拒绝一切活动
3分--疼痛能耐受,可有限活动,有夜间痛或检查时疼痛
4分—疼痛仅在某些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减轻
5分--疼痛轻微或间歇性,起步时疼痛,活动后减轻
6分--无痛
2.功能1分--卧床不起或需轮椅
2分--常需单拐或双拐行走,行走的时间、距离有限
3分--常需单拐,有明显跛行,长距离行走时跛行显著
4分--单杖可长距离行走,无杖受限,中度跛行
5分--无杖行走,轻度跛行
6分--步态正常
3.活动度
(活动度为内收、外展、屈曲、后伸、内旋、外旋6个方向活动角度的总和)
1分--0°~30°
2分--30°~60°
3分--60°~100°
4分--100°~160°
5分--160°~210°
6分-- >210°
总分

三、评分标准

Charnley评分采用六级评分制,每项指标(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均按0-6分量化,6级为优,5级为良,3或4级为可,1或2级为差。总分18分,得分越低者症状越重。具体结果判定标准如下:

  • 16-18分: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13-15分:良,髋关节功能有一定恢复;
  • 10-12分:中,髋关节功能恢复一般;
  • ≤9分:差,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

表2 Charnley髋关节评分系统(CHSS)结果判定

评分等级解释
≤9分差,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疼痛严重,行走能力和活动度受到极大限制,甚至无法行走。
10-12分中,髋关节功能恢复一般,疼痛较为明显,行走能力和活动度受到较大限制,影响生活质量。
13-15分良,髋关节功能有一定恢复,疼痛可耐受,行走能力和活动度受到一定限制,但尚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16-18分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轻微或无痛,行走能力和活动度接近正常。

四、使用注意事项

Charnley评分旨在通过量化指标反映髋关节功能或手术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Charnley评分系统因其简洁的等级评分设计和便于记忆使用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其创新的患者分类方法为单/双侧病变患者的评估提供了重要指导。然而,该系统的局限性在于各评估项目权重相同,可能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6],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复杂病例评估中的精确性。
  • 患者分类的准确性:Charnley评分系统的核心在于患者分类(A/B/C类),若分类错误(如将C类患者误判为A类),将导致评估结果偏差。
  • 多病共存患者的评估局限:对于合并其他影响行走的疾病(如偏瘫、帕金森病)的患者,因其未充分校正基础疾病对功能的影响Charnley评分可能高估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此时建议联合使用疾病特异性量表(如WOMAC骨关节炎指数)以提高评估精度。
  • 动态评估的必要性: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时间依赖性,单次评分可能无法全面反映长期疗效。建议结合术后不同时间点(如3个月、1年、5年)的随访数据,动态分析评分变化趋势。
  • 联合其他量表评估:该量表主要侧重于髋关节的功能评估,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涉及较少,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其他相关量表进行全面评估。
  • 评估过程中,要确保评估环境的一致性和评估方法的规范性,以减少误差。Charnley评分依赖患者自述症状(如疼痛程度),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

五、参考文献

[1] Charnley J.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hip performed as a primary intervention[J].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2, 54(1):61-76.
[2] 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 中国骨伤, 2007 (01):10.
[3] 戴尅戎, 董凡, 王以友, 等. 三种髋关节功能评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 1994, (09):535-538.
[4] 刘晖, 张育民, 姚建锋, 等. 两种评估方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比较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 4(06): 450-454.
[5] Kirmit L, Karatosun V, Unver B, et al. The reliability of hip scoring systems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andidates: assessment by physical therapists[J]. Clin Rehabil, 2005, 19(6):659-61.
[6] 徐峰, 袁凯旋, 陈圣宝, 等. 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 39(03):141-144.

End
文章目录 沉浸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