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baird ankle joint score)也称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是一种评估踝关节功能的临床评分系统,主要用于量化评估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本文主要介绍其发展过程、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量表评分标准和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Baird; Baird-Jackson; 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Baird 踝关节评分量表; Baird 踝关节评分; 踝关节骨折术后
一、量表简介
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由Baird和Jackson[1]于1987年首次提出,最初用于评估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术后疗效,现已发展成为评估各类踝关节创伤及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工具。该量表采用多维度评估模式,结合患者主观症状(如疼痛、功能限制)与医师客观检查(如关节活动度、影像学表现)等七个关键维度,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总分100分。其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将解剖复位质量与长期功能预后相关联,较传统评分系统,更能反映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因此,该量表在创伤骨科预后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研究虽未直接报道改量表的信效度指标,但多项临床研究间接验证了其可靠性。2022年,张开一[2]开展的一项针对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研究显示,该量表对该类患者功能改善的敏感性显著(P<0.05)。陈晓峰[3]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早期活动锻炼组术后6个月的Baird-Jackson评分显著优于石膏固定组(94.15±6.03 vs. 89.45±8.28,P=0.047),进一步验证了改量表区分不同康复方案疗效的能力。尽管缺乏直接信度研究,但量表各维度(如疼痛、活动度)与AOFAS、OMAS等成熟评分系统存在高度相关性,间接支持了其效度。
二、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
Baird量表应由专业医师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问诊填写。建议在术后或损伤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评估,以动态监测功能恢复情况。
表1 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
项目 | 评分标准 |
1.疼痛 | 15分--无疼痛 12分—剧烈活动时轻度疼痛 8分--日常活动时轻度疼痛 4分--负重时疼痛 0分--静息时疼痛 |
2.踝关节稳定性 | 15分--临床无不稳定征象 5分--运动时不稳定 0分--日常活动时不稳定 |
3.行走能力 | 15分--行走距离不受限制,无疼痛或跛行 12分--行走距离不受限制,轻度疼痛或跛行 8分--行走能力中度受限 4分--仅短距离行走 0分--不能行走 |
4.跑步能力 | 10分--奔跑距离不受限制,无疼痛或跛行 8分--奔跑距离不受限制,轻度疼痛或跛行 6分--奔跑能力中度受限 3分--仅短距离奔跑 0分--不能奔跑 |
5.工作能力 | 10分--能完成一般职业,工作不受限 8分--能完成一般职业,某些用力的活动受限 6分--能完成一般职业,某些职业活动受限 3分--部分残疾,有些职业受限 0分--不能工作 |
6.踝关节活动度 | 10分--较健侧活动范围减少<10° 7分--较健侧活动范围减少<15° 4分--较健侧活动范围减少<20° 0分--活动范围<50%健侧,或背屈<5° |
7.X线片结果 | 25分--解剖学上踝穴完整(踝内测间隙清晰,关节上间隙正常,无距骨倾斜) 15分--解剖学上踝穴完整,关节边缘轻度增生性改变 10分--上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间隙宽度>2mm,或距骨倾斜>2mm 5分--上关节间隙中度狭窄,间隙宽度1~2mm 0分--上关节间隙严重狭窄,间隙宽度<1mm,踝内侧间隙增宽 |
总分 |
三、量表评分标准
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采用多维度量化评估[4],其评分内容包括踝关节疼痛、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度、X线片结果。总分范围为0至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状态越好。具体结果判定标准如下:
- 96-100分:优,功能完全恢复;
- 91-95分:良,轻度症状;
- 81至90分:一般,中度症状或功能受限;
- 低于80分:差,严重功能障碍。
这种分级方式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
表2 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结果判定
评分等级 | 解释 |
<80分 | 差,严重功能障碍,需长期辅助器具或二次手术干预。 |
81-90分 | 一般,中度功能受限,需避免剧烈运动。 |
91-95分 | 良,轻度活动受限,影像学可见轻微退变。 |
96-100分 | 优,功能完全恢复,可参与高强度运动,影像学无异常。 |
四、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常用于评估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踝关节置换术或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主观性局限:患者对“日常活动”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估时需结合医师体格检查结果。
- 联合其他量表评估:推荐结合AOFAS评分、Kofoed评分或OMAS评分等量表联合使用进行多维度验证,以弥补单一量表局限性,以提高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适用人群:主要针对创伤后踝关节功能的评估,对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的敏感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五、参考文献
[1] Baird R A, Jackson S T. Fracture of the distal part fibular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ment. 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J]. J Bone Joint Surg(Am), 1987, 69: 1346-1352.
[2] 张开一. 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其Baird-Jackson评分及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22, 46(09):1073-1075.
[3] 陈晓峰. 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评价的临床研究[D]. 广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4] 胡永成, 邱贵兴, 马信龙, 等. 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