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AK诊断评分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发布于 18:09:16 浏览:11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

IInterTAK诊断评分是一种基于临床参数的快速评估工具,旨在辅助区分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 TT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以支持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本文主要介绍InterTAK诊断评分的发展过程、内容及填写说明、评分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Takotsubo综合征; TTS;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一、量表简介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syndrome,TTS),又称Takotsubo心肌病、“心尖球形综合征”或“心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目前,TTS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2017年,国际Takotsubo注册中心(International Takotsubo Registry)[1]首次提出InterTAK诊断评分,旨在解决TT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在急性期的鉴别诊断问题。

InterTAK诊断评分的构建基于全球26个中心超过1,600例患者的多中心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7项独立预测因子,并赋予相应的诊断权重,从而为TTS的早期识别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原始研究中,该评分表现出较高的信效度,当评分≥50分时,诊断TT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1%,曲线下面积(AUC)达0.971[2]。2018年,国际专家共识将InterTAK评分纳入TTS的标准诊断流程,并建议:对于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患者,应立即行冠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心电图为非ST段抬高的患者,可参考InterTAK诊断流程[3](见图1)。

图1国际InterTAK工作组提出的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流程.注:图片来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8):898-904

二、量表内容及填写说明

InterTAK诊断评分由7个临床变量组成,包括女性性别、情绪触发、躯体触发、无ST段压低(aVR导联除外)、精神障碍、神经系统障碍以及QTc间期延长,在区分应激性心肌病(TT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各变量及其分值见表1。

表1 InterTAK诊断评分内容及说明

维度分值详细说明
1. 女性性别25分TTS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ACS患者
2. 情绪触发因素24分指心理应激事件,如至亲离世、激烈争吵等
3. 躯体触发因素13分指生理应激因素,包括手术、感染、剧烈疼痛等
4. 无ST段压低(aVR除外)12分心电图无ST段压低(aVR导联除外)是TTS的特征性表现
5. 精神疾病史11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6. 神经系统疾病史9分包括癫痫、脑卒中、颅内出血等
7. QTc间期延长6分心电图QTc>480 ms,需排除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

三、量表评分标准

InterTAK诊断评分在临床中的意义如下:评分<30分时,提示TTS发生概率极低,应优先考虑并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评分>70分时,提示TTS发生概率极高,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认其特征性表现。
InterTAK诊断评分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InterTAK诊断评分评价标准

评分范围预测应激性心肌病(TTS)概率临床建议检查建议
<30分<1%低概率TTS建议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ACS
30-70分中度概率TTS需结合其他临床及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进行综合判断
>70分高概率TTS高度怀疑TTS建议超声心动图以确认特征性表现,并评估左心室运动异常模式

四、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场景:适用于急诊就诊的疑似TTS胸痛患者的初步筛查,尤其适合女性患者及存在明确情绪或躯体应激触发因素者。
  • 禁用场景:不适用于已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需立即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或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且可能影响评分准确性的患者。
  • 必行操作:当评分>70分时,应优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左心室运动异常特征;当评分≤30分时,应按照ACS的诊疗流程进行处理;评分处于30–70分之间者,应结合肌钙蛋白水平、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 动态调整:入院后若出现新的情绪或躯体应激事件,应重新评估并更新评分,以指导后续诊疗决策。

五、参考文献

[1] Ghadri JR, Cammann VL, Jurisic S, et al. A novel clinical score (InterTAK Diagnostic Score) to differentiate takotsubo syndrome fro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akotsubo Registry[J]. Eur J Heart Fail, 2017, 19(8):1036-1042.

[2] Ghadri JR, Wittstein IS, Prasad A, et al.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Takotsubo Syndrome (Part II): Diagnostic Workup, Outcome, and Management[J]. Eur Heart J, 2018, 39(22):2047-2062.

[3]何浩铭, 郑舒文, 朱龙洋, 等. 应激性心肌病的机制、诊断和治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8):898-904.

End
文章目录 沉浸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