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Spetzler-Martin grading system)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发布于 00:54:57 浏览:24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

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Spetzler-Martin grading system)是评估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手术风险的标准化工具,依据病变体积、解剖位置和静脉引流方式三项解剖学指标进行分级。该系统在指导治疗策略和预测术后神经功能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将系统介绍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的发展背景、评分内容、补充评分体系(SM-Supp)的构建依据,以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手术风险;静脉引流;SM-Supp评分

一、简介

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简称SM分级)由Spetzler和Martin[1]于1986年首次提出,旨在通过量化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关键解剖学特征,预测手术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该系统总分范围为1–5分(对应I–V级)。此外,将IV级定义为不推荐手术的病变类型。尽管SM分级简明实用,但在中间等级(尤其是III级)患者中预测精度相对有限。为进一步提升评估能力,Lawton等[2]于2010年提出补充分级系统(SM-Supp),引入年龄、出血史、畸形团形态等临床因素。研究显示,该评分在中间等级AVM患者中表现出更优的预测性能。

在我国,SM分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AVM治疗决策。通常,对于低级别(I–II级)病变优先考虑手术切除,而对高级别(III–V级)病变,则多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策略(如介入栓塞联合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代表的多中心研究[4]表明,SM-Supp评分在预测手术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区分度(AUROC 0.901),显著优于传统SM分级(AUROC 0.774),其中SM-Supp总分≤5分者的手术风险较低(敏感性70.0%,特异度88.2%)。

二、内容及填写说明

SM分级系统根据病变体积、是否邻近重要功能区和静脉回流类型三个主要标准进行评分,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Spetzler-Martin分级内容

维度评分标准分值
病变体积大小最大直径 <3 cm1分
最大直径 3-6 cm2分
最大直径 >6 cm3分
是否处于颅内重要功能区未累及重要功能区(如感觉/运动皮质、语言区、丘脑、脑干等)0分
累及重要功能区1分
静脉回流类型仅有浅表静脉回流0分
存在深部静脉回流(如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等)1分
总分计算 = 病变体积大小分 + 功能区分 + 静脉回流分(1-5分)。

2010年由Lawton等提出补充分级系统(SM-Supp),在SM分级基础上增加三个临床变量,纳入了患者年龄、出血史和畸形血管团形态。

表2 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系统(SM-Supp)补充内容

补充维度评分标准分值
年龄<20岁0分
20-40岁1分
>40岁2分
出血史有出血(降低手术风险)0分
无出血1分
畸形血管团形态致密型(边界清晰)0分
弥散型(边界模糊,手术难度高)1分
总分计算 = SM总分 + 年龄分 + 出血史分 + 血管巢结构分

三、评分标准

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评分范围为1至5分,分为Ⅰ-Ⅴ级。此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第6级,用于无法手术的病变。

表3 Spetzler-Martin分级评分标准

总分分级风险等级手术建议
1分Ⅰ级低风险手术治愈率高(>95%),并发症风险低
2分Ⅱ级
3分Ⅲ级中等风险需个体化评估,可能需多模态治疗
4分高风险手术致残率显著升高(>30%)
5分
6级无法手术非手术适应证,建议保守治疗或放疗
注:III级AVM可进一步分亚型(如小型致密型Ⅲ-、弥散型Ⅲ+)以细化风险

表4 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系统(SM-Supp)分级评分标准

SM-Supp总分手术风险临床建议
≤6分低-中度风险(0-24%)推荐手术
>6分高风险(39-63%)需谨慎评估,倾向放疗/保守治疗
关键分界点:6分是手术可行性的临界值,>6分致残率显著上升

四、使用注意事项

  • 简化分类推荐:简化的Spetzler-Ponce分类可对SM分级进一步归类:A级(I–II级)、B级(III级)、C级(IV–V级),便于治疗策略制定及研究统计分析,但SM分级本身仍是手术风险的基础框架。
  • 评分系统协同使用:SM-Supp并非替代SM分级,而是对其预测效能的扩展。SM分级强调解剖结构基础,SM-Supp则融合临床变量,二者联合使用可提升个体化评估能力。
  • III级AVM患者的细化评估:对于SM评分III级患者,SM-Supp具有重要的再分层价值。例如,SM-Supp总分≥6分提示较高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风险,可用于指导更为谨慎的治疗选择。
  • 评分局限性:SM分级及SM-Supp两套评分系统均未涵盖脑血管结构变异、栓塞后改变及影像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参数,因此在具体应用中仍需结合多模态评估及个体临床特征综合判断。

五、参考文献

[1] Spetzler RF, Martin NA. A proposed grading system for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 J Neurosurg, 1986, 65(4):476-483.
[2] Lawton MT, Kim H, McCulloch CE, et al. A supplementary grading scale for selecting patients with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for surgery[J]. Neurosurgery, 2010, 66(4):702-713.
[3] 虞正权, 翟伟伟.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治疗的决策分析与手术体会[C]//江苏省第二十二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8:232-233.
[4] 罗安琪, 邓逸伦, 齐铁伟, 等. Speztler-Martin补充分级法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5):271-275.

End
文章目录 沉浸式阅读